强化“AI+旅游” 助力行业转型升级

【摘要】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,其中提到“科技赋能新场景新体验,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、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和4S店、湖北随州银杏谷水幕电影等让游客感受‘文旅+科技’的魅力”。

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,其中提到“科技赋能新场景新体验,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、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和4S店、湖北随州银杏谷水幕电影等让游客感受‘文旅+科技’的魅力”。当前,“AI+旅游”是“文旅+科技”的突出亮点。国务院今年8月印发的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提出,加快形成人机协同、跨界融合、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。另据报道,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,各类人工智能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场景迭代演进,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,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。“AI+旅游”值得业界持续关注、深入探索。

AI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可谓亮点纷呈,从酒店智能客服到景区智慧讲解,从“一机游”客户端到旅游领域AI大模型,“AI+旅游”已经像朝阳一样喷薄而出,迅猛发展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。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创建了多维度多样态的全新体验。在这个新领域里,我国旅游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,下一步应考虑的是,如何把“AI+旅游”做得更好,助力行业转型升级。

在利用AI大模型制定旅游攻略方面,各地已经有大量生动案例。例如,游客在DeepSeek中输入“亲子游+历史文化+避坑”等关键词,系统会自动生成详细攻略,这正是AI作为旅行“新伴侣”的缩影。但是,要让这项技术真正发挥最大价值,相关应用仍需改进,将其做到“极致”。首先,因为普通游客并没有学过AI提示语工程,关键词输入难免有偏差,因此很难得到最理想的反馈。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加以改进,让用户只需通过可视化的选择框,勾选偏好、预算、出行人群等选项,就可以轻松生成专业的AI提示语,从而得到相对完美的定制化攻略。其次,还可以增加语音输入与反馈功能,显著提升对老年用户和习惯语音对话用户的友好度。最后,在初次生成攻略后,若用户希望调整内容,也可提供“一键更轻松”“一键更省钱”之类的快捷优化按钮,增强交互的流畅感。

AI导游方面,在西安、太原、杭州等多个城市,AI驱动的数字导游的应用丰富了游客体验。但仍有诸多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,使其做到“极致”。

其一,在情感互动方面,AI导游可以引入情绪识别与回应机制,根据游客的语气和行为判断其疲劳、兴奋等状态,从而调整语速、语气甚至行程安排,并允许游客自主选择导游风格,比如博学型、幽默型、安静型等。

其二,在交互方式上,应进一步提升多模态能力,使用户可以通过语音、图像识别、手势等多种方式与AI互动。例如,游客可以指着某个古建筑问“这是什么”,AI则通过摄像头识别并立即讲解。为了服务更广泛的游客群体,AI导游也应具备多语言能力和实时翻译功能,从而更好地服务国际游客。

其三,AI导游应能结合导航系统与AR技术,为游客提供“边走边讲”的沉浸式体验,甚至在现实画面中用AR/VR叠加古代景象的复原图,让历史与现实无缝融合。除了这些基础优化,AI导游还可以增加一系列实用功能。例如,推出AI拍照助手,自动推荐最佳拍照角度和姿势,或结合AI技术生成合成照片,提升游客拍照体验;结合游客口味与预算,推荐本地餐饮,带动综合消费。应通过不断丰富内容、拓展交互形式与增强情境感知能力,让AI导游真正成为游客旅行中值得信赖的“智慧同伴”。

在沉浸式体验方面,随着“AI+VR/AR”技术的深入应用,沉浸式旅游已经从“视觉震撼”迈向“文化共鸣”的新阶段,未来沉浸式旅游体验可进一步改进和创新。

一是技术层面,沉浸式体验可以从“观看”升级为“互动”。当前大多数VR文旅体验仍以被动观看为主,游客缺乏操作感和“参与权”。未来可引入更多AI驱动的行为互动机制。例如,让游客在虚拟场景中触碰文物、获取讲解,或通过语音与AI导游对话交流历史背景;结合动作识别技术,让游客体验修复文物、参与古代祭祀,或变身古代角色,增强沉浸感与代入感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AI驱动的自然语言理解与视觉反馈,让游客自由提问、控制场景变换,让体验更像一场“可控的梦”。

二是内容方面,沉浸式体验项目不应仅限于展示静态遗产和历史背景,还可加入情境再现与故事演绎。例如,利用AI引导游客走进古代场景,同时结合虚拟声音、气味模拟等多感官反馈技术,让游客不仅可以“看到”历史,还可以“听见”甚至“闻到”历史,这将极大增强文化触达的层次。此外,沉浸式体验还可以扩展为“社交共游”体验。目前多数VR旅游产品仍是单人观看,未来可引入多人联机互动功能。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未来要依赖技术进步,更要在内容构建、用户互动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实现全链路提升。通过AI与AR/VR技术的深度融合,沉浸式旅游体验将真正实现“文化可感、历史可亲、文明可游”,让游客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起对真实世界的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。

未来已来,旅游业界应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共同发力,一起利用AI、AR/VR技术助推中国旅游转型升级,同时发挥工匠精神,持续打磨“AI+旅游”应用,助力行业转型升级。

分享到: 更多
返回列表